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4800字_汉语国际教育学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3-11 11:02:00

  导读: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4800字应该怎么写?相信在生活的很多人都是需要撰写论文的,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是论文写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本论文分类为汉语国际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48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论文4800字(一):民族特色健美操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近年来“汉语热”和“中华文化热”在全球升温。民族特色健美操将民族舞蹈文化与当代健美操相结合,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和一定的可行性。教师应关注教学环节和注意事项,促进民族特色健美操的普及发展。


  关键词:民族特色健美操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课堂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及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给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汉语言学习外,国际学生对书法、剪纸、武术、茶艺等传统的中华才艺也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需求。在各项文艺教学活动中,民族特色健美操是近年来崛起的新秀,在丰富汉语课堂、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探讨研究的价值。


  一、民族特色健美操简介


  健美操是世界较为通行的一项运动,在全球拥有大规模的参与爱好者。在健美操运动民族化、本土化方面,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练起步晚、发展慢,但经过诸多专业人士的不断努力摸索,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健美操。民族特色健美操是指在民族风格音乐的伴奏下,以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和动作为主体内容,并与民族风格特色动作元素相互融合的一项运动项目,是 性,学生要穿宽松的衣服并摘除首饰,穿透气舒适的运动鞋并把鞋带绑紧。通常在正式教学前要进行十多分钟的热身运动,防止后续肢体损伤。


  4.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民族特色健美操这类中华才艺课程并不拘泥于言传身教,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影视音像教学,还可选派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教学,增强师生、生生互动,具有一定基础后,可鼓励学生在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自主编排节目进行展示。多手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近些年面向国际学生的中华才艺教学以书法、绘画、剪纸等为多,由于传统文化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基础不同,需要逐渐积累。再者以上几类才艺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收尾工作会比较烦琐杂乱,这些现实困难容易使课程流于形式,朝着纯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民族特色健美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为中华才艺课程注入新鲜血液,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吸引力。民族特色健美操运动量容易控制,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增强节奏感,发展速度、灵敏度、力量、柔韧性等,同时接受审美文化的熏陶。随着民族特色健美操的系统化发展,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日益凸显,应用于汉语课堂的可操作性大增,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普及也是大势所趋。虽然民族特色健美操存在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慢、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但相信在诸多专业人士的努力下,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学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对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体系的认知和思考论文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是专业课程的先导课和基础课,其承担着统领全局的任务,课程内容包括理清专业沿革、专业理论基础、学科体系以及课程预期达成的目标。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际汉语教学,面临着从结构到内容的发展和完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始终处于丰富充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原有学科体系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知识明细,并入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为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学科体系;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2-0149-03


  漢语国际教育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从2012年该专业名称由“对外汉语”变更为“汉语国际教育”以来,关于变更课程名称的讨论持续不断,直到2018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名称是否应该变更、如何变更的争论方告一段落。《标准》中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变更为汉语国际教育概论[1],课程名称与专业名称同步改变顺理成章,之后关于课程名称的争论也至此而止,更多的思考要着眼于课程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之适应国际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对课程性质的认知和思考


  (一)“概论”是一门专业导论课


  每个专业的“概论”课都承担着专业向导的使命,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也不例外。该课程多数开设在第三学期,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文学课程之后,教学法类课程之前,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构架,使其整体认知专业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论基础和成熟的实践成果。由此可知,该课程是为学生建立一棵学科体系树,梳理本专业的发展历史,明确学科的性质、定位,使学习者理解学科体系与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各门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宏观认知所修专业,有利于规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所以,“概论”课是一门专业导论课,与各高校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关联紧密。


  (二)“概论”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任何一门学科能成为独立的专业,必然有厚重扎实的学科理论作为支撑。“概论”课承担着传授学科基础理论的责任,内容涵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依托的一级学科理论、自身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该课程以学科理论为主要内容,是后续教学法类课程及应用型课程的基础。


  (三)“概论”是一门文献综述课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招生始于1985年[2],专业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专业名称从争议到变更,表明该专业定位是持续动态的。这是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跨学科性质,包括教育学、语言学和文学在内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而不是从某一学科发展起来的,这一特性增强了学科定位的复杂性,如果学科理论体系不完善,容易造成各基础学科的简单拼接,弱化本专业的独立性。到目前为止,属于该学科自身的理论依然薄弱,“概论”课需要进一步梳理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整理和完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


  二、对课程内容体系的认知和思考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总坐标,通常集成了课程的知识结构,目前选用率最高的教材是刘珣的专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是许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专业招考的参考书目。该书的特点是系统性强,知识模块之间衔接自然,整合了1999年以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将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程体系梳理定型,具有里程碑意义。教材中具体阐述了专业的学科定位,并形成了由三个模块构成的学科体系,分别为基础理论、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


  基础理论部分。这是学科立足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是由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四个领域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语言学和教育学是本专业重要的理论基础。汉语国际教育是以汉语言为内容、以外语为辅助教学工具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科理论部分。独立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有理论,即学科理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质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其学科理论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教育实践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育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中做、做中学原本就是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让学生熟悉教学、胜任教学是专业的核心使命。教育实践从教学、管理和技术三个维度划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实践和现代技术应用实践。


  (二)学科体系、专业课程与“概论”课内容的对应关系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形成树状结构体系,各要素之间关联紧致,互相支撑。该学科体系是汉教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概论”课以阐释该体系中的各类理论为内容,因此学科体系、专业课程和“概论”课程内容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见表1。


  (三)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课的内容体系


  作为专业的前导课程,“概论”课不仅需要将专业的理论体系清晰地植入学习者的认知系统中,还要将体系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纲目进行导读式的讲授,对于尚未形成的独立学科知识纲目要重点解析。依据这一原则,确定“概论”课的知识体系,见表2。


  “概论”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特征,除了基础理论以外,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断涌现,在课堂上必须加以导读。例如“后方法时代”[4]被讨论较多,这是关于教学法流派的新思考;“界面假说”[5]也是近期关于二语习得领域的新观点;在教学实践方面,适应新一代学习者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对于典型性的内容也要纳入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结构。


  三、对“概论”教材的认知和思考


  统一教材是确保授课内容一致性的前提。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各高校对“概论”课的性质和任务有不同的理解,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首先是开设学期各不相同,从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都有;其次是课时数从32学时到64学时不等;第三是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一般在教学法、基础学科理论、四类语言要素教学三个方面各有取舍。这种随意性不利于学科体系的规范和发展,而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出版行业规划教材,对现有教材进行更新、充实和完善。关于教材的修订,笔者归纳出以下建议。


  (一)将争论性问题升级为定论


  关于专业名称和专业定位的争论由来已久,导致行业外和政府决策部门难以对本专业产生认同。以1985年作为专业设立元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至今已设立35年,不能再以年轻学科自居了,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其被归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文学门类。因此,关于学科定位和名称的争议必须就此画上休止符。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原则,各高校共识度高,大类招生、通专整合正是在对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汉语语言、中国文学为本体,并以此作为本科阶段性培养核心内容,既符合学科特征又遵循了指导性原则。


  (二)将学科理论构架清晰化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3],在专业的起步阶段,许多学科均被列为理论基础,其中包括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在此基础上是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习得理论、语言教学理论等,属于专业自身的学科理论也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如今历经多年发展,針对各层级理论均已形成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需要逐一甄别整理归类,充实到学科的理论体系之中。


  (三)将整合型内容体系转向融合


  “整合”强调衔接,“融合”突显交融,前者是合作,后者则是统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身的学科体系,整合只会带来拼接的痕迹,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其独立的特质。实现融合,需要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业内人士应该致力于专业课程研究和开发,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将外语、汉语言文学和教育学的课程简单拼接的拼盘现象。


  四、结语


  汉语走向世界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与国家政策方针紧密相连。宏观问题通过自上而下的解决措施实行起来更高效,统一筹划、布局、实施,对专业进行整体布局、限制招生数量、掌握全局师资需求量,均属于宏观研究领域,需要职能机构组织协调;而对专业的建设和完善需要业内人士结合教学实践潜心研究,从而制订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些家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如何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环境、如何处理个人和家庭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

2023-09-09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