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13:20:00

  导读:民间文学价值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但是而已不是那么复杂,只要掌握好了规律,写作自然轻而易举了,本论文分类为历史文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民间文学价值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摘要:民间文学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成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各方面都得到体现,为世人所借鉴和思考。民间文学不仅仅是劳动人民聪明 精神,为民间文学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其附加文化价值。


  四、结语


  民间文学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宝库,值得珍视与研究。通过不断地挖掘研究、传承与创新,延续民间文学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让更多新时代的人们认识到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提升民间文学的社会地位,是人们所要努力践行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已然深刻地感受到时代发展离不开民间文学的影响,只有不断保护和提升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才能让群众的集体智慧历久弥新、用到实处。


  第2篇:民间文学《白蛇传》故事流变及其文学价值


  摘要:《白蛇传》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流传久远、人们口耳相传的一部经典传说,不仅具备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转变与润色,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时代的发展特色。


  关键词:女性形象;男女平等;封建思想


  《白蛇传》的版本不同,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系统的探究《白蛇传》的流变,本文根据《魏都赋》、《李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文学作品中白娘子形象及故事情节的演变,对《白蛇传》的时代特点及文学价值作出探究.


  一、《白蛇传》故事的历史流传及其演变


  《白蛇传》最初起源于民间传说,表现为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由于缺少文字记载,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大家普遍认为《白蛇传》的历史渊源为《魏都赋》记载的“连眉女”,《魏都赋》记载:“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民间根据“连眉女”的故事雏形进行改编,以人与白蛇之间的情感为主线,添加情节,使传说中的角色日益丰满,从而形成了流传甚广的民间文学经典《白蛇传》。


  (一)民间文学中最早與白蛇有关的故事


  由于最初《白蛇传》只是一个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没有实际的文字记载,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评说、地方戏等形式,因此普遍认为《太平广记》的《李黄》中所描述的白蛇是文字记录中白蛇的早期形象。然而,《李黄》篇中勾勒的白蛇是以害人不浅的妖孽形象出现的,不仅毫无人性,而且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残暴,与白素贞的温柔善良、端庄大方的形象截然不同。前后两种白蛇形象较为密切的联系点只在于都是由蛇变化成为人的白衣女子这一点上。


  (二)两宋时期《白蛇传》传说的进一步发展


  在两宋时期,《白蛇传》已经逐步有口头文学转变为文字记载的话本形式,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话本集是明代编著的《清平山堂话本》中描写白蛇传说的《西湖三塔记》。《西湖三塔记》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流传的白蛇传故事提供了基础的蓝本,不仅明确了《白蛇传》故事主线发生的时间(南宋清明时节),还定准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江苏镇江、杭州西湖),故事情节相较于《李黄》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从《西湖三塔记》的内容上来看,为《白蛇传》的发展提供了正式的参考,也是后世改变白蛇传说的主要依据。然而,尽管白蛇的形象是与人类纠葛的美女蛇妖,但实际上本性仍旧残留着对人类生命的漠视,狠毒残暴,挖人心肝从不手软,与《白蛇传》白素贞的温柔善良的形象大相径庭。


  (三)明清时期白蛇形象的变化


  在明朝时期,白蛇的形象由传统的狠毒残暴逐渐向《白蛇传》中温婉的形象过渡,产生了质的变化。白蛇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变得更加的曲折,出现了诸如游湖借伞、水漫金山、勇盗仙草、断桥相会等经典段落,与此同时,《白蛇传》中的角色塑造越发的完善,故事发展的脉络清晰,人物的性格符合故事发展与情感递进的需要,至此《白蛇传》的故事结构完成了基本的定型。在明清时期,《白蛇传》的最重要参考作品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属于《警世通言》中的一章,对于传统的白蛇形象做了重要的改变,也是《白蛇传》的重要发展转折点。


  雷峰塔主要讲述的是药铺主管许仙在清明时节与白娘子、青青因游湖借伞之事相遇,后许仙取伞之时,白娘子向其请求婚配、赠送被盗官银。许仙因被盗官银被发配至苏州。白娘子到苏州向许仙解释始末,后许仙与其完婚。因被盗扇子一事,许仙与白娘子开始在镇江生活。好景不长,在得知白娘子本体为蛇妖后,许仙用法海赠与的金钵收服了白蛇与青蛇,并镇压在雷峰塔下,最后许仙出家。可以看出,这一作品中描写的白娘子的形象夹杂着人性与妖性,并对许仙说出:“我与你平生夫妇,共枕同衾,许多恩爱。”这样饱含人性情感的话,使更多的人对白娘子产生同情、喜爱的情绪。


  二、《白蛇传》的主要文学价值


  《白蛇传》作为历史悠久的传世经典,是民间文学的突出代表,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剧情冲突、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尤其是故事中白蛇幻化的女性形象,经由几百年的润色、完善,逐渐人性代替人物本身的妖性,最终成为拥有人类情感,善良温柔,勇往直前等性格的人间女子。这样值得喜爱与尊重的女性形象,在后世的戏曲、话本、民间传说中,带有正面的意义,并始终向人们传递“正义终将到来”这一主旋律,成为了民间文学的经典著作。


  (一)《白蛇传》中体现的男女平等思想


  白素贞在《白蛇传》许仙取伞时表达的主动请求婚配这一情节,对中国传统婚配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形成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尽管这种观点是基于白素贞法力高强、超脱世俗等条件之上的,这样的女性人物性格仍然体现了女性对男女平等精神的渴望。在故事的最后,以白素贞被镇压在雷法塔下悲剧收场,白蛇不得善终,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视作封建等级社会对女性独立精神的镇压。而时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男女地位的转变,也使得封建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尽管《白蛇传》中女性权利精神的化身最终被镇压,但男女平等意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受商品经济发展浪潮的带动,被人们逐渐接受,并在现代最终成为主流思想。


  (二)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大张旗鼓来到中国社会,却在点点滴滴的细节处深入人们的生活。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中两人结合后,在镇江一起开药店,不仅治病救人还共同致富,这就在无形中体现了商品经济的身影,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力的,可以说是一个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既定模式,而白娘子和许仙夫妻二人却开起了药铺,这样的故事情节,许仙以小商人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形象设定,说明在当时社会,传统封建小农经济受到了冲击,儒家文化掌控下的社会,渐渐有了商品经济的身影。


  (三)表达出崇尚团圆的民族情节


  故事随着文化、时间地发展,主人公渐渐摒弃妖性,拾起人性,甚至在最终版本中有了完满的结局,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终的归宿,没有悲惨的结局,这也显现出中国文学崇尚大团圆结局的趋势。中国人有崇尚团圆的民族情节,在很多节日中也有这种体现,像春节吃团圆饭、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都是在祈求团圆。


  (四)反应了当时的封建历史


  “《白蛇传》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优美的民间传说,它通过神话的形象,像折光镜一样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封建社会在儒家思想和伦理纲常的束缚下,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忍,忍着封建的捆缚,忍着官宦的压榨。白素贞为何不为法海所接受,除去她是蛇妖这点不说,因为她要挣脱封建的捆绑,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婚姻,和自己爱的许仙在一起,这触动了法海维护社会秩序的神经,所谓社会秩序就是女子何来追求自己幸福和婚姻的权利,男尊女卑,白素贞还不惧怕官宦,向封建社会发起挑战,如此大胆妄为的思想必须扼杀,所以白素贞的悲惨命运不言而喻。


  三、结语


  《白蛇传》中确立的女性形象,既具备真挚的情感,也蕴涵着对百姓的慈悲,经由后人的不断润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女性人格,是对封建等级、男尊思想的大胆突破。而许仙的男性角色对百姓的善举,与白素贞之间的曲折情感,为《白蛇传》增加传奇性。这种带着冲突性、独特性的人物塑造,为作品增加可读性的同时,也突出了男女平等、商品经济、团圆精神以及封建等级等方面的文化精神,因此,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关文章

刺绣,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尚感。本文将探讨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如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个性化的风格。

2023-09-07

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是花卉观赏和园林美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增强园林的审美效果,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2023-08-31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