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当代文学史论文3900字_当代文学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0-11-07 13:10:00

  导读:当代文学史论文3900字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论文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论文分类为文学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当代文学史论文39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史论文3900字(一):当代文学史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论文


  摘要:中國当代文学是一段正在发生着的,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文化发展进程。对于这段特殊的文化发展历程的记录和书写,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文学史规则的总体框架下,衍生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分支,给予当代文学研究强烈的震撼。陈思和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就是其中之一,它试图否定传统的文学史叙述模式而重造文学史,体现出文学史所具有的审美意蕴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陈思和,审美,人文


  一、文学史编纂发展史


  在文学史的编纂之路上,专家和学者对于当代这一特殊阶段的文学史的书写,有着不停的探索和研究。其间,不乏激烈的争论。对于正在发展的当代文学,如何用历史话语将其记录形成文学史,是摆在文学史编纂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八十年代以前正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由山东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分别编写的,它们分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6月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科学出版社,1962年9月出版;《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作家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①。这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出现的第一批中国当代文学史,它们受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批评模式及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的影响,带有特定时期的历史规范形态。由于七十年代末思想学术的逐渐演变,八十年代文化教育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在对当代文学的研究认识基础上,出现了新时期第一部文学史——《当代文学概观》。它打破了文学史编写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模式,而以文体为中心,概括了30多年来文学 真善美、掌握创造艺术的本领,即文学及文化艺术的应用和生产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大数据教育浪潮的来临不仅是教育界的革新,更带来社会时代的全方位变革。二十一世纪以来,以“90后”“00后”等为主体的新生代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代际特征,主要呈现为如下特征:理“财”有道、国际范儿、要自我不要团队、动漫一代、娱乐精神、爱表现等。他们的价值观念主要呈现为四种趋势:理性化、人本化、个性化、世俗化。这些新生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极强的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迥异于前代人的传统。“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创造性、自由性等影响他们产生对文学教育传统的颠覆和重构”[5]。因此,受教育群体显著的代际特征召唤着文学教育的时代革新,冲击着中国高校旧有的教育传统和理念。


  面对新生代的青少年,中文专业究竟应如何培养及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应该是有区别的、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在偏向于应用型的地方高校的中文系,如何让文学及文化的创造与生产能力成为一门如其他技艺培训一样可培养的技能,让学生不再认为文学只是看上去很美的装饰,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创造者,需要相关高校的中文专业及各类课程学科做出相应配套的改革,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相关课程与时代社会的紧密关系则首当其冲。


  三、大数据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重构


  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新时代高校的中文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变革,让其面临着革命性转变。在此过程中,中文专业教育变革什么及如何变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为此,笔者于近些年对自己所在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当代文史”课程进行了基于大数据视野下新课程重构的初步探索。笔者在此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及方法指导教改获益匪浅,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


  1.学生对团队作业的热情不高,合作意识不强。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曾特设置了小组作业的环节,但数轮作业下来,学生对以团队形式完成作业不太欢迎、认同度弱、分歧大。有学生认为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能力、态度及付出等是不均等的,那么在作业评分中该如何体现?如何公平地、高效地、科学地评判团队作业中个体的投入及完成质量等情况是今后课程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


  2.即时在线交流如何有效实施。让学生和老师在同步时间内有效完成各种线上的学习、讨论等任务,就目前而言一些软硬件的配套与完善还难以完全实现。


  3.创建适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翻转课堂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目前,学校虽已经有网络教学平台,但在使用中感觉该平台存在一些不适应当下慕课翻转课堂的地方,如界面功能上不强大丰富、美学趣味淡、无文科特色,难以生动实现师生、生生交互,难以链接其他慕课教育资源,难以解决学生作业的批量化、互动化、智能化批改等。


  4.大班教学(规模达50人以上)难以充分实现翻转课堂改革的宗旨。大班模式会让一些环节的开展不太满意。如在兼顾每位同学个体特性上是有欠缺的:有的同学擅长文艺创作,有的同学擅长理论分析,有的同学擅长表演才艺,有的同学擅长跨界应用等,但于大班中难以照顾到每位同学的不同需求和特性。


  5.围绕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相关配套课程的建构亟待解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该如何以翻转课堂的建设为契机,以已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课程为中心而建构起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群配置离不开整个学科组、学院学校的整体支持和全局部署。


  另外,笔者及学科组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育改革和探索中需致力解决如下一些问题:如何优化微课资源,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技能重新系统化,课程环节、内容形式的设计如何优化,如何优化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衔接等。


  综上,笔者认为建构大数据视野下大学中各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育的实现途径,应基于人文性和技术性相结合为导向、新生代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为此,“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数据课程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索和创新:


  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新教育理念。翻转后的课堂上,按照翻转课堂的要求对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做出了全新的置换。课程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起辅导、引导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作业环节保证课前学习成效。强化在线交流有效实施,要求学生必须提前观看相关微视频,提前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回答老师课前布置的问题;提交环节性的作业,作业内容和形式注重多元化、实践化、跨界化。


  其次,依托学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完备搭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和完善适应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库。于学校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教学所需的各种可以网络链接的资料库,包括试题库、试卷库、各种文献文本资料库等。微课是翻转课堂和慕课的基础,因此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需要制作相应章节的微课视频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下载、学习。微课教学课件、微视频的制作与完善。仔细梳理课程的哪些主题便于实施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应用型文学能力和新课堂的特点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结合微课视频构建碎片化、动态化、视听化教学。


  最后,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史”翻转课堂建构的需要革新考评机制。目前考评机制建构分为平时过程和期末卷面考核两大部分,平时和期末所占比值分别为30%和70%。改革后,平时和期末的比例可调整为50%和50%。平时主要构成为课程讨论、线上线下的作业。课程讨论(10%):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本课程每一小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线上、线下作业(40%):要求學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延伸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分析,撰写书面作业。具体要求参见每次作业说明。本课程每学期至少完成3次线上线下作业(1次团队、2次个人)。期末考试(50%),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紧紧围绕文学及文化应用和生产能力的培养目标。


  笔者综合自己及学界数年来的教改教研活动,认为当下及未来高校里作为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育重构应实现三大方面转变:


  一,在探究建立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机制等时应基于学生线上线下所能获得的全部学习资源数据,不能再依赖于单一的、局域的、有限的传统单一专业学习资源数据。


  二,在指导学生追求学习资源数据的权威性、精确性的同时,要做好适应学生因海量学习资源数据带来的多样性、丰富性,进而建立对学习资源数据进行筛选、甄别、判断的工作机制。


  三,新时代的高校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宏观的跨界视野和运用交叉学科的基础技能,熟悉各类学习资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重各学习资源间的因果关系转为重各种学习资源间的影响关系。针对不同学习资源数据的生成与应用,应该从单一着眼于“为什么”转变为“为什么”与“是什么”并重的整合性思考。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无论学术界对此有何争议,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大数据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和挑战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做的课程建设及相应改革应是对传统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的全新变革。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社会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新思维、新方法,大数据带给教育界的冲击和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作为中文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手段、考评机制等方面亟待做出积极的革新、提升,既固本又求新,既坚守人文性又开拓技术性。高校中文系及相关核心课程承担着为国家民族、时代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的重担,在大数据时代中进行的教育探索势在必行。如何更好地将该项工作积极推进和优化落实亟待高校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后续研讨。

相关文章

刺绣,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尚感。本文将探讨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如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个性化的风格。

2023-09-07

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是花卉观赏和园林美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增强园林的审美效果,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2023-08-31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