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3000字_资源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0-11-11 13:48:00

  导读:如何撰写出满意的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是现在很多人都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而论文的撰写也并非易事,必定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汗水的,本论文分类为环境经济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4600字(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方法是适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世界众多著名大学均设立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相关教材大量出版,研究成果与实践进一步丰富,使得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成为最具增长性的学科之一。


  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会议提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必须运用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法展开分析”。同年,制订的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年)促進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产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得到较快发展。1980年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成立,1981年“环境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的经济指标体系和环境经济效果等三个主要问题,并出版了《论环境经济》一书,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产生。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于1988年成立了环境经济研究所并开始培养环境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强调经济手段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环境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RFF环境经济学丛书》(克尼斯、马中等,1992年)、《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张世秋等译,1993年)、《环境经济学》(王金南,1994年)、《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马中主编)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教材出版。在人才培养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第一批环境经济学本科生(1991年)、第一名环境经济学方向的博士生;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级学科,从而明确了学科定位。


  进入21世纪,随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持续推进,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得到长足发展。环境经济手段、环境价值核算、环境政策经济分析、环境金融等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入丰富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涌现。蒂坦伯格、伯克(P.Berck)、汉利(N.Hanley)等出版的国外经典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程被引入国内,国内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材大量出版。2012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设立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国际上普遍称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1所高校设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76所高校设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点,28所高校设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点。超过1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课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二、学科的定位与社会需求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首先,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强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析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探究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或协同解决环境问题。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与外部性、交易与规制等大量理论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得以应用,构建起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这决定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同时,由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一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存在着缺陷与不足。由此,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发展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领域,例如环境价值评估理论等形成与发展,无疑拓展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其次,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科发展也离不开环境学科的支撑。环境学科旨在探究环境演化规律,解释环境问题根源,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当前,综合运用科学、工程、经济、管理等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作为从经济视角表征环境现象、解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的学科,无疑是环境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门强调应用、重视实践的学科,只有在对环境问题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将经济学思维、原理、方法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纸上谈兵”将会极大地削弱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功效,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因此,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将是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和环境学科发展的基本态势与趋势。


  再次,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还与生态学、资源科学等学科密切联系。这些学科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研究对象拓展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范围。由此来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是具有自己独立研究体系,又与环境资源学科密切联系的独立学科。


  随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及国内外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运用经济手段在探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对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以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作为国内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政府部门、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国际机构等对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彰显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对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设想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类人才的需求,成为摆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2012年教育部新设立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如何规划建设好这一专业成为首要问题。按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发展的规律与特征,结合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三十年建设发展的实践,借鉴兄弟院校相关学科建设的经验,同时参考国外著名大学专业建设的做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人才培养设想。


  1.加快形成完整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决定了学科的课程体系涉及既要有经济学基础,又要彰显环境资源特质。基于此,应本着“强调经济学基础、突出环境资源问题导向”的原则来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其基本课程体系构建设想是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为主线课程,强化经济学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课程的培养,突出交叉应用类课程的设置,具体课程设计可以按照“一体两翼多融合”构建。


  所谓“一体”是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作为课程的主线。通过设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初级)针对大一学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级)针对大二、大三学生,这样一种连续渐进的课程设计,使学生们充分掌握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初步应用。


  所谓“两翼”是指形成“经济学课程群”和“环境类学科群”,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和环境学视野。经济学课程群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而环境类课程则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环境监测、生态学、地理学等课程。


  所谓“多融合”是指形成若干门体现经济学与环境资源交叉融合,彰显学科应用性、前沿性的课程。例如能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案例分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绿色金融,等等。这些课程的设计一方面突出了学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学科最新发展的领域,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学习的兴趣。


  2.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应有之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应用的一个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但在知识的加深理解、技能运用领域,实践教学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多学科融合交叉、环境问题成因复杂以及环境各要素高度关联性的特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年级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的差异性,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系统开展实践教学的做法,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实践教學环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现年级差异,循序渐进。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强调认知实践,通过对自然环境状况的直观感受,结合教师的讲解,增强对学科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积累基本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强化技能实践,通过设定特定主题,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加以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所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多的将科学研究性纳入实践教学过程,实现向研究性实践转变,强调学生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野外实践更加强调综合性、创新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强调多学科、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


  其次,突出融合性,实现学科、技能的融会贯通。一是强调学科的高度融合,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突出经济与环境在探究生态环境问题中的融合,强调各学科在问题识别、解决环节的融合性和互补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综合性。二是突出实践能力的融合性,在实践教学中,突出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多项技能的综合,既明确每名同学的实践任务,又要强调小组协同配合,将个人能力提升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融入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再次,要形成一支高水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在以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只以学科责任教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体,包括其他高校专家学者,环保、财政等政府部门相关人员,环保企业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在内“三位一体”的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同,取得了优异的实践教学效果。


  3.完善教材体系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众多国外经典教材的翻译引入和国内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材大量出版,初步满足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的教材需要。但冷静地看,现有教材对比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仍有较大差距。首先,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专业需求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核心课程教材体系仍不完善;其次,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新兴的课程领域缺少相应的规范化教材,例如绿色金融、环境经济案例分析、环境系统经济分析等;最后,教材配套建设仍相对滞后。基于此,需要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携手攻关,围绕着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于中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尽快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


  4.加强校际间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


  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各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方面积累了众多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如何实现这些宝贵资源的共享,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点。因此,可以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高校牵头,搭建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联盟),最大限度促进优势资源的流通、共享和互补,定期召开相关经验交流会议,从而促进我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科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

相关文章

本论文旨在探讨券商业务关联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券商作为金融机构,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构建业务关联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023-08-30

经营角度管控酒店建造装修成本是酒店业主和经营者在建造和装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经营角度的建议,可帮助您有效地控制酒店建造装修成本

2023-08-26

家庭财产保险是指为家庭提供财产保障的保险产品,包括住宅保险、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家庭责任保险等。以下是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2023-08-24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