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对外经济与贸易论文6100字_对外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1-13 11:46:00

  导读:想要写作出优秀的对外经济与贸易论文6100字,想必大家都会觉得不容易的,不管是从标题还是内容上,每一个结构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学习一下前辈的写作方式也是会有收获的,本文分类为经济学与贸易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对外经济与贸易论文61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对外经济与贸易论文6100字(一):宋代海外贸易与传统对外经济模式的转型论文


  摘要:在两宋政权统治的三个世纪中,我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海外贸易也远远超过了前代进入了高峰时期,它不但给宋朝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也与传统的中国社会彼此有着深刻的影响。海外贸易的繁盛不但使中国千年的传统贸易商路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也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中原王朝传统的对外经济模式的走向。使着宋朝的商业流通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奇特的质变,堪称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键词: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经济模式市舶司


  笔者选题的意义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宋朝海外贸易与中国传统外贸格局演变的相互影响。宋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实现了我国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巩固了我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与宋朝商业经济、社会生活、思想内容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相互作用,对于中国沿海经济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它极大地适应了唐朝以来中国经济地理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走向。上承盛唐之韵,下启大元之声,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传统社会迈进的步伐,甚至有可能促进其转型,它的影响涉及中原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且绵远悠长、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其当时的功效甚至可能与今天的对外开放相互媲美,只是限于世界历史形式与具体国情的不同未能有效地改善中央政府的政治地位。但无论如何,宋代繁盛的对外贸易是毋庸质疑的,而且影响之深远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


  前人对此研究的范围方面已经涉猎很广很深,宋朝海外贸易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初即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与藤田丰八曾就中国宋朝的贸易港口和贸易制度进行系统探讨。国内学者诸如陈尚胜、吴泰等对于宋朝海外贸易进行了专题研究。但都局限于贸易制度的硬件方面,对于它与宋朝社会本身的相互影响提及较少。唯有郑学檬先生《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和黄纯艳博士在《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南岛商业的发展》一文中阐述了海外贸易对国内部分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商品生产的增加、农产品商业化的论证,但纵观宋史研究的总体而言,对海外贸易与宋朝商业经济、外贸模式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探讨并不深刻。


  针对宋代海外贸易与中国传统外贸经济模式转变的相互关系,笔者对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梳理。


  一、传统商路贸易重心的转移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黄帝游手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的传说,在先秦时期,通过陆海两路,我国的古代先民们就已经同境外国家、民族展开贸易往来了。


  陆路贸易与海上贸易在中国古代的起始时间大体相同,在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两种途径的贸易往来也都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西汉武帝之后才正式有了“楼船高十余丈”“大艑所出,皆授万斛”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即“海上丝绸之路”。


  但无论是在西汉中期或是之后,两种途径贸易的发展速度却有很大差别。东西方交通路线已经形成,农业、手工业成品与技艺的传播也通过河西走廊在中亚辗转进行。偶发性的海外贸易活动也时有进行但始终不占主导地位。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自玉门关出西域的南北两道上的商使交属,想望于道。两道并进,络绎不绝,而海上的交往常常是政府使节和勇敢应募者的行为,辗转循案而行,还担心有蛮夷“剽杀人”从而导致“又苦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未还”几乎无人问津的凄清局面,比起西北陸路贸易盛况相差甚远。此后是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还是隋唐的同一时代,西北陆上丝路并没有阻断,而且规模相比从前都有了较大的扩充,虽然南方六朝的统治下海上贸易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经济重心、政治中心毕竟还在北方,而曹魏、西晋、北朝各政权对外交往仍通过西北的陆上通道。在隋唐统一之后,西北丝路发展的速度更加迅速,因为它们政治中心和主要经济中心仍在北方,特别是作为最大的政治中心与消费中心的首都长安城处于关中,更有利于西北陆上贸易的发展。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海上贸易发展很快,其中市舶使的派遣就可以说明海上贸易有了与前代完全不同的规模与意义。但它仍属使职差遣性质,并不像西北陆上的互市监那样是管理贸易的专门机构。


  故而宋朝之前的陆路外贸历史比海路要丰富的多,到了宋朝,财赋重心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经发展到了后期,江南的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之五代以来开封城已代替古都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也随之东移,这给海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地转移到了距离港口更近的东南沿海地区,与经济重心南移相伴随的政治中心与消费中心的东移和南移使对外贸易的主要消费市场更接近贸易港口;而且日益繁荣的南方经济也为进出口贸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腹地与市场空间。所以,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政治中心东移,消费中心南移不仅为宋代海外贸易的日益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贸易重心的东移。从此以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把独占了千年之久的龙头地位让给了东南海上贸易,陆路丝绸之路往日的辉煌逐渐远逝,以致此后再没有出现。后人有语甚为精湛:“有宋之兴,东南民物康宁丰泰,遂为九围重地,夺往古西北之美而尽有之。是以邹鲁多儒,古所同也,至宋朝则移在闽浙之间,而诛泗寂然也;关辅饶谷,古所同也,至于宋朝则移在江浙之间,而雍土凉矣”。


  二、贸易重心转移后的新现象


  传统商路贸易重心的转移表现有很多,其中有五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是进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转向了东南地区,苏浙、两广等路的沿海地区,各色各样的外贸港如雨后春笋般沛然而兴,浩瀚的货物通过这些港口吞进突出,其中进口品的运输和销售,出口品的生产和供给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东南沿海地区城镇的兴衰,交通的发展,市场的发育以及经济结构的变迁都有显著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特别是最能代表中国手工业的瓷器生产主要集中到了沿海地区。例如一种受波斯金属器形制影响的凤头壶,主要是适应丝绸之路的出口需要。宋代主要在广东和福建的窑址出土,“而在北方宋代窑址中迄今未发现风头壶标本。这与广州、泉州贸易港的对外繁盛贸易有关,同时也看出唐代陶瓷输出是沿西北丝绸之路,宋代以后转移到了海路。”仅次于陶瓷的丝织品外销主要也是由东南沿海市镇供给的,当时福建的丝织品大多运往海外,“凡福之绸、漳之纱绢、泉之蓝……其航大海而去着,尤不可计。”海外贸易这个巨大的市场鼓舞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为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比起西汉丝绸之路上“金张掖,银武威”的河西四郡,其繁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反过来也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对沿海 ,只有尽力增加财政收入,以豢养庞大的军队。所以当宋朝统治者看到了前朝所忽视外贸收入时,干脆大大改变了以往的对外经济模式,将市舶收入作为一大利源。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宋政府打开国门,大力鼓励海外贸易,广泛的增加外贸的港口,同海外诸国公平平等地进行贸易,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结语


  两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东移和消费重心的东移南移,中原王朝对外贸易的重心发生了极大演变,这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历史的必然,另一方面又要很大归功于宋朝统治者积极的外贸政策。在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中国古代,如此积极而又宏大的贸易实在为数不多。


  宋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很大程度上依赖贸易商路重心和政府对外态度的改变,沿袭千年的传统对外经济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宋政府一改前朝“泱泱大国”的身份,以一个正式的贸易国身份积极参与对外贸易,不但宋朝本土商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外国商人也在贸易港受到了较为合理的抚恤与保护,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所少有。据传国外一位用计量是学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估算,按购买力而言,宋代的人均GDP达到了520美元,是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中最高的。由此可见宋代之富裕可见一斑,所谓“积贫积弱”“三冗沉重”等只是政府效能与政权力量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在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较之唐代已经有很大提高,抛去国防虚弱的因素,宋朝的综合国力应在唐朝之上的。在海外贸易方面自然有很深的体现。


  宋朝的市舶收入较之前代有了很大增加,宋政府从海外贸易中获利途径是多样的,海外贸易在宋代财政上的影响不容忽视。即使如此对于宋政府的财政困难亦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回天之力,更没有改变宋政府在与民族政权斗争中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宋朝所处政治环境影响的,更直接的是由于统治者的挥霍浪费与不思进取,新兴的海外贸易最终没能促进宋朝的社会转型,也没有挽救两宋王朝灭亡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最终命运。


  南宋王朝灭亡后,元朝政府基本上继承了开放的国策,使中国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令人痛心的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的16世纪及以后,那时统治中国的政府并没有发扬宋元开放的对外方针而是转为保守,宋朝繁榮的海外贸易昙花一现般地消失了,宋朝积极的对外经济模式又重新被更改,并且趋于封闭,成为中国落伍于世界的先声。当然这是后话,不过每次回首宋朝对外贸易的繁盛时,都是有所触动的,宋朝真的堪称是中国贸易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对外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与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贸易条件都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国对贸易条件的变动都十分关注。通过收集中国历年来贸易条件数据,首先分析了过去这些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然后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与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贸易条件朝着中国对外贸易有利的方向发展,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成真正的贸易强国。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趋势;影响因素;进出口


  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62-03


  贸易条件指数是国际经济关系中衡量相对贸易利益变动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贸易条件指标只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而不适用于需求约束型经济,而当前的世界经济总体上是属于需求约束型的[1]。但我们认为,价格贸易条件作为静态指标,或许存在缺陷而不能衡量贸易利益的分配;但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作为时间序列性的动态指标,则不失为最简单客观的衡量比较利益变动趋势的测量方法。为了叙述方便,如没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贸易条件均指价格贸易条件。


  一、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与贸易额的显著增长和贸易地位的快速上升相比,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下降,进口价格水平上升,这是典型的贸易条件恶化表现。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平均售价下降9.7%而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售价却上升16.6%[2]。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研究员赵玉敏、郭培兴和王婷(2002)通过编制和计算各项贸易条件指数得出:1993—2000年间中国整体价格贸易条件下降13%,其中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下降14%,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下降2%,所以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是导致中国整体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3]。张海波、刘洪钟(2008)通过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的测算发现:中国总体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呈下降趋势,每年下降速度分别为4.6%、2.6%和5.1%[4]。世界银行统计资料则显示,从1981—2007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呈波动性下降,总体下降了34.2%,最近几年持续下降。另外,李志弘(2002)、黄满盈(2006)对近十多年的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分别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各类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分析,也得出中国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恶化趋势的结论[5~6]。


  二、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从贸易条件的定义看,直接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当然就是进出口商品价格,所以任何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现实中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所以贸易条件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是影响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呢?我们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商品结构、汇率和关税税率。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对于贸易小国来说,其经济增长会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但是它们仍只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其经济增长不会对其贸易条件产生影响。但对于贸易大国来说,它们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者和制定者,其经济的增长会推动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贸易结构和规模,进出口商品价格也因此变化,从而贸易条件发生改变。当一国经济增长时,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前者表示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品的需求会增加;后者表示随着经济的增长,生产能力扩张国内进口品的供应数量也会增加。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要看这两方面效应的大小。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两个,一是要素禀赋的增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增加;二是技术进步。一般来说,前者会使贸易条件下降,而后者会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出口商品结构(RMP)表示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与初级产品出口总额的比值。多年来,中国都在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优化和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从1985—2007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从1985年的49%上升到2007年的95%;初级产品的出口比例则从198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5%。然而中国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仍然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又缺乏核心品牌,所以出口商品还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其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的供求平衡从而影响到中国的贸易条件。汇率(R)是一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价,而贸易条件则是用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比价,所以汇率必然与贸易条件存在紧密联系。国内学者对汇率与贸易条件关系的研究也很多,从表面上来看,本币升值会抬高出口价格降低进口价格,从而改善贸易条件,但事实并非如此。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方向及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谢朝阳(2008)通过研究发现本币升值能够改善贸易条件其实是一种错觉,能否改善贸易条件取决于许多因素,短期要看贸易条件计价结算时选择哪种货币,只有当出口时用本币而进口用外币时才改善贸易条件,长期则取决于进出口供求弹性大小[7]。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最常被使用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弹性分析方法。即,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一国货币贬值会改善其贸易收支从而改善其贸易条件。罗宾逊夫人曾论证过进出口商品供求弹性之间的数学关系,其结论是:当SmSx>DxDm时,本币贬值导致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当SmSx=DxDm时,本币贬值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当SmSx关税(T)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幼稚产业,关税也可以通过调节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而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在别国不存在关税报复的前提下,如果是贸易大国征收出口关税,则会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有利于其贸易条件改善。同样如果贸易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话,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其进口量,因为贸易大国能够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所以其进口量的减少会降低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从而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一般来讲,在别国不存在关税报复的情况下,只要征收关税的是贸易大国,不管其征收的是进口关税还是出口关税都会有利于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三、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拟构造的经济计量模型如下:


  LnNBTTt=Ct+αLnGDPt+βLnRMPt+γLnRt+δLnTt+εt


  其中,NBTT是被解释量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GDP、RMP、R、T分别表示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出口商品结构、汇率和实际关税率,α、β、γ、δ为待估参数,分别表示GDP、RMP、R、T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模型中对各变量取对数是为了更容易得到平稳的数据且不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指数NBTT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以2000年为基期,该年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国民收入因素的GDP指数,数据来源于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与贸易条件指数相匹配,本文将GDP指数也重新换算成以2000年为基期。出口商品结构RMP其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相关年份和本文的计算,计算方法是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值与初级产品的出口值(亿美元)之比。汇率R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单位为人民币元,其数据直接取自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实际关税率T,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本文的计算,计算方法是进口关税实际征收总额与进口总额之比。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在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我们对经过处理的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指数、国民收入指数、出口商品结构、汇率、实际关税税率的对数形式进行单位根形式的平稳性检验。


  2.协整检验。首先,主要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或施瓦茨准则(SC)确定滞后阶数k,根据取得AIC的值或SC的值最小的k值的原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ADF检验已显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均是平稳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依据上文分析关于各因素对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的影响,通过计量软件Eviews5.0对经济模型进行AR(1)形式回归,并剔除t检验值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回归结果如下:


  LnNBTTt=0.455509LnGDPt-0.558364LnRMPt+0.528482Ln


  (2.557543)(-3.270488)(7.481551)


  Rt+0.169945LnTt+0.504087LnNBTTt-1


  (2.410579)(4.459245)


  R2=0.757284R2=0.700175DW=2.104994


  回归结果中,R2的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达75.7%,拟合较好;DW检验值为2.10,基本排除了模型的自相关问题。查t分布,可以看出上式中LnGDPt、LnRMPt、LnRt、LnTt的系数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都通过t检验,都是显著的。为了避免伪回归,对回归方程的残差项εt进行ADF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平稳,结果为残差项的ADF检验值(-4.57)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4.46),即回归方程的残差项εt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则该方程不是伪回归。因此,LnNBTTt与LnGDPt、LnRMPt、LnRt、LnTt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只是证明了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下面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商品结构、汇率、关税与价格贸易条件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的阶数非常敏感,此处采用AIC和SC来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经过筛选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检验结果(见下表)。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从上表的检验结果的概率值可以看出,在滞后2期时,在5%显著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也即LnGDP、LnRMP、LnR、LnT是LnNBTT的格兰杰原因。


  四、模型结论和政策建议


  1.模型结论。从回归方程的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关税率、汇率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都是正的,只有出口商品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负的。


  (1)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条件。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贸易条件存在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明显。前面理论分析部分已经阐明: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产出的增加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孙旭蕾(2007)通过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表明经济增长与中国贸易条件成正相关关系[8]。(2)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日渐上涨,而制成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不断降低。而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品中制成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已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贸易条件呈负相关关系。时琳(2007)通过对中国贸易条件的相关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9]。(3)汇率与贸易条件。汇率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为正。表明中国货币的贬值有利于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依据罗宾逊夫人的结论,其原因可能是中国与外国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积小于中国与外国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李平、辛佳(2008)研究也表明,中国货币贬值将有利于中国贸易条件的改善[10]。(4)实际关税率与贸易条件。实际关税率的系数为正,表示实际关税率对中国贸易条件有正的影响。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符合,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不管其征收进口关税还是出口关税都有利于其贸易条件的改善。


  2.政策建议。虽然贸易条件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总体下降,但是理想的状态还是应该追求贸易条件趋于改善。如何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呢?本文提出以下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对策。


  第一,解决突出问题,保持经济合理稳定的增长。尽管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向,实现从偏向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增长向偏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增长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新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这些年虽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由于中国制成品中很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所以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低价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提高中国传统优势出口商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实现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现主要出口粗加工、浅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出口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实现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改革汇率体制。我们不能片面看待升值问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处理汇率问题关键要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不丧失经济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均衡发展。长期来看,汇率变动的内在趋势不应该被人为扭曲,人民币必须改变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即中国为保障自身的经济安全及利益,特别是为了提高外贸效益,必须在长期内改革目前的汇率政策,应让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将行政力量作为一定的辅助手段向更加完善的汇率制度改革。第四,合理运用关税。我们应在WTO的框架下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关税水平改善中国关税水平和调整关税结构。首先,在调整关税总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好进口关税的梯形结构和降低关税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其次,尽可能减少关税造成的扭曲,可以对进口需求弹性高的产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进口需求弹性较低的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

相关文章

本论文旨在探讨券商业务关联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券商作为金融机构,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构建业务关联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023-08-30

经营角度管控酒店建造装修成本是酒店业主和经营者在建造和装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经营角度的建议,可帮助您有效地控制酒店建造装修成本

2023-08-26

家庭财产保险是指为家庭提供财产保障的保险产品,包括住宅保险、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家庭责任保险等。以下是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2023-08-24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