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古代文学诗歌论文5700字_古代文学诗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2-01 11:04:00

  导读:想要写作出优秀的古代文学诗歌论文5700字,那么必定会参考相关的资料,只有阅读的多了,自己心里才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如虎添翼了,本文分类为古代文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古代文学诗歌论文57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诗歌论文5700字(一):古代文学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多维建构论文


  摘要:诗歌是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重头戏,在教学中,对诗歌进行鉴赏,可以遵循一些便捷而实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扫清文本的字词障碍,会意解读,对作者知人论世,欣赏篇章之美,包括辞采、音韵、章法,最后升华到欣赏意境及风格之美。


  关键词:古典;诗词;字词;知人论世;篇章;意境;风格


  文学本质上与物质生活无关,而是精神层面的元素。人在物质层面的经营充裕了之后,精神要求必然膨胀,心灵渴望在某些艺术领域做精神的高蹈与美的神游。对一般受众而言,欣赏文学作品是最简便易行的路径,它超乎一切艺术成为最具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滋养精神、安顿心灵的捷径。只要识字,有兴趣,有空闲,或躺或卧,均可行进其间。而欣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知识,更可以尚友古人,品味古物,寻到知音,在期间获得审美感悟。由此,我们可以向古典眺望,并且在这种眺望中,从纵向上更见深情,从横向上更加深刻。


  古典是悠远的、绵邈的,充满了优美的深情与葱茏的诗意。而现代生活的忙碌,常常让我们忘记它的存在,但不经意间偶一回眸,古典的深情绵邈就可能触动你,暂时抛开身外的烦扰与喧嚣,读一首诗,品几句词,被古人诱惑着,从现实、麻木的心境中,投身到一种旧日情怀,一种憧憬,或是一种忧伤与怅惘,无论如何,使自己陷入古典的诗意里。吟哦之际,上面是现实的人生,下面是蝴蝶的梦境,浮沉其间,亢奋、忘我、升华,获得一种令人赞叹的生命体验。有时个体的生活不一定丰富,通过古诗词领略生命的不同样态,同样可以成为宝贵的人生经验,成为欣赏良辰美景之外,随时随地的赏心乐事。


  那么,我们回首古典诗词时,又该如何解读其中的深情绵邈与惊采绝艳呢? 文化、农耕文化或者民族文化的传承,对阴山历史文化的论证比较零散。如宝力格主编的《草原文化概论》,扎戈尔主编的《草原物质文化研究》,王天顺编著的《河套史》、牛敬忠所著的《近代绥远地区的社会变迁》,赛音德力根编著的《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等[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主办了《阴山学刊》,旨在对阴山文化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近年的研究成果是2011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王炜民编著的《阴山文化史》。该书以阴山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为视角,初步系统梳理了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阴山文化在古代诗歌中的文学寄寓


  阴山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和分界线,从秦汉和匈奴对峙到明代与蒙古之争,一直属于边塞重地。阴山文化在古代诗歌中的主要传承载体是边塞诗。目前,学界对边塞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边塞诗的系统性研究、边塞诗的划时代研究、边塞诗人个案研究、边塞诗意象审美研究等,没有将阴山文化或其他区域文化在诗歌中进行专门挖掘。


  薛宗正系统研究了从先秦到清代30余位诗人及其边塞诗作,分析、引证了边塞诗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和艺术特色。胡大浚专门研究了唐代诗人的边塞诗,从诗人生活背景和从军边塞的经历,对唐边塞诗进行论述。对边塞诗人及其边塞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岑参、高适、李白、王昌龄等诗人及其边塞诗上。以岑参为例,王国琦、姚春梅分别从岑参边塞诗美学特征、异域情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寻岑参边塞诗中所反映的唐代西域民族融合。从审美文化角度研究边塞诗,以盛唐边塞诗为主,着重分析盛唐蓬勃酣畅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论述盛唐边塞诗歌所焕发的盛唐魅力和戍边将士悲苦、思乡之情[3,4]。


  在不同时代的诗人笔下,阴山有着多重情感交织和寄寓,形成了阴山文化特有的传承。在和平时期,处于民族文化融合阶段,边塞诗中的阴山有其壮美祥和;在边关战争时期,边塞诗中阴山充满了慷慨悲凉、肃杀凄伤。


  在乐府诗中,《敕勒歌》表达的是北朝时期阴山富饶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游牧民族牛羊丰盛的富足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的艺术概括力和文学表达力受到了历代文化研究者的好评。此时的阴山在北方政权的辖区范围,远离了战争。而晋代诗人陆机在《饮马长城窟》[5]这一乐府诗里,写出了“驱马陟阴山,山高马不前。往问阴山侯,劲虏在燕然”的诗句,反映的是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军旅生活,表达的是将士征战沙场、立功报国的抱负和情怀。


  在隋唐时期,阴山成了中原王朝与以突厥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战区域,此时关于阴山的边塞诗大多充满了军旅苦寒、立功报国、思乡心切等情感色彩。隋朝开国功臣杨素在《出塞》诗中咏道:“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写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七绝压卷之作。这个时期的边塞诗和诗中的阴山气势磅礴。


  宋辽金夏对峙时期,处于中原的宋王朝未曾将阴山纳入辖境范围之内,阴山山脉在长时间内为辽夏、金夏的对峙之地。对于宋人,阴山诗作包含的多是山之奇险和对过去中原王朝盛世的缅怀。北宋刘敞使辽,经阴山云:“阴山天下险,鸟道上棱层”,然又表达了“更觉长安远”的双关情感,一是远离宋王朝土地,二是远离盛世唐朝(长安)。


  在明代,阴山虽属关外之地,但是在“土木之变”后,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友好关系。明诗中有冯琦的“红妆一队阴山下,乱点酡酥醉朔野。塞外争传娘子军,边头不牧乌孙马”,歌颂的是三娘子维护民族友好团结的丰功伟绩。到清代,形成了疆域包括长城内外的多民族大一统王朝,诗人吟咏阴山的情感也远离肃杀、凄苦之情,更多的是怀旧之感。清人余正酉的“去去天山吊青冢,此行端只为明妃”“此生梦断封侯想,也到阴山敕勒川”,表达的是对王昭君和亲远嫁的怀悼和对敕勒川祥和生活的向往。


  四、小结


  区域文化的研究可以挖掘区域文化、经济资源,也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新的素材和动力。阴山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阴山岩画和阴山文化史展开。然而,区域文化的研究需立足于时代的纵向传承和视角的横向延伸进行深入剖析。从文学视角看,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历代边塞诗中,寄寓着大量的阴山地域文化因素,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其中阴山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在区域文化的感知上存在零乱感和断代感;因此需要以古代诗歌尤其是边塞诗为切入点,捕集寄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阴山要素,根据诗歌中阴山主要意象的变化与传承,对阴山文化进行文学视角的时代纵向梳理研究。

相关文章

刺绣,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尚感。本文将探讨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如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个性化的风格。

2023-09-07

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设计艺术是花卉观赏和园林美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增强园林的审美效果,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

2023-08-31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