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期刊-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7400字_机械工程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3-02 12:00:00

  导读:机械工程概论论文7400字应该怎么写?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第一次写作的作者来说,应该都是见得特别的迷茫和无措的吧,往往下笔了也都是逻辑混乱或者是内容不搭的,所以参考一下别人的写作方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类为机械工程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机械工程概论论文7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概论论文7400字(一):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对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凸显,为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剖析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和内涵,构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环节分为人文社会实践、工程基础实践、工程设计与综合实践和工程 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并推进了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虚拟实验平台、柔性车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机械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系列虚拟实验平台建设,虚拟实验平台为加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4.2建立了工程图学自主学习中心


  本专业建立了工程图学自主学习中心,其架构如图2所示。以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为基础,建设涵盖工程模型、挂图和工程标准库以及工具间在内的自主学习中心,在低年级增加学生动手和实践时间,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更有兴趣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养。


  4.3拓展校企联合实践基地


  本专业努力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除已有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外,本专业建成了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另外新增中冶南方自动化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十堰发动机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湖北省地质局装备中心等10多个校级和院级实习实训基地。


  在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校企共同建设了机械标准概论、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机床夹具设计与实践3门实践课程。在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内构建了集机械系统方案选择、机械制造工艺和材料、机床夹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与编程、机电液系统设计及机加工计划与调度、排产等模块为一体的工程实践系统训练平台,实现了工程实践训练的模块化。


  4.4构建大学生创新工场


  本专业专门建立了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工场,创新工场的具体构架如图3所示。为有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创造能力,形成了以“一个平台为主体,两营活动为两翼,多项赛事为延伸,创新创业共融合”的特色工作机制。在创新工场,成立了多个创新团队,如机器人团队、机械创新设计团队、工程训练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在创新工场,除了进一步推动课外专业能力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外,同时致力于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创造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对专业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证师资队伍质量,保障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协调和提升,学校、学院和本专业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队伍互通,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要求,专任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任教师分为两类:①曾经在企业担任过工程技术工作职务而后进入本专业担任教师职务的专任教师,或者派驻企业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岗位超过半年以上的专任教师;②为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或科学研究,有丰富的企业项目工程研究经验的专任教师。本专业要求教师以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开展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本专业所有教师均有企业科研合作、承担企业科研项目的工程背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利教师利用工程项目的经历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6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自主实践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依托各层次实践平台,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①学术研究型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导师制,打通课程设计、创新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完整的科研训练。②设计创新型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大学生创新工场,打通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学科竞赛环节,将课内外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完整的工程设计与产品开发训练。③工程应用型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与企业建立的多层次联合实习实训基地,打通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环节,在校企导师联合指导下,针对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综合工程设计、制造、管理、服务方面等进行训练。通过项目驱动实践环节的贯通、整合与优化。


  7结语


  机械工程专业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全面提升了学生面向工程的设计、综合和创新创造能力。近3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申请获批专利30余项;参加挑战杯、Robocon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部级奖项80余项。近5年开办和孵化创业公司10余家,如本专业李同学发明的工地“治霾神器”——高空雾化喷淋系统,被纳入武汉市政府“1号文件”,面向全市推广。国内权威媒体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成果进行了广泛报道,如中国教育报2017年1月报道:“三型”人才分类培养科学成长——武汉科技大学打造工程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试验田”;中国教育报2016年报道:武汉科技大学让学生成为双创时代的幸运儿。教学实践表明,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功地促进了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机械工程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以校企协同促机械工程专业转型升级案例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部推动实施“新工科”建设,是为强化适应未来新技术与新经济发展、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根据专业转型现状,通过构建多模式、多机制的校、企、所等协同发展育人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全面开展专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实践效果显著。实施案例表明民办高校只有与时俱进,通过多方协同,寻求合作共同利益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而达到专业转型升级目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工科;协同发展;转型升级


  1转型升级背景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课程设置和内容不具系统性和综合性;评价标准单一化;授课方式与方法缺乏互动与启发等,应用型转型高校要培养符合新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必须要对传统工科专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升。


  2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基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办学类型定位,确立了面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机械行业与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定位。以“双万计划”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


  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


  3.1培养模式改革


  从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1],构建多主体参与并深度融入的多方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和“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校、企、系三方二级质量保障体系。由校企领导、行业主管与职能部门负责人成立校企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制定决策。系级由领导班子成员及学生代表等组成教学与顶岗实习管理与监督队伍,形成校企、系两级领导、两级督导、多方反馈的协同育人组织管理机构。


  3.2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教学与课程指导委员会,遴选和编写课程内容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教材。按照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五大模块整合优化课题体系,并增加就业创业课题模块。


  3.3构建新合作机制


  3.3.1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


  市场条件下,企业要有合作的契合点,建立基于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一是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为着力点,突出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对企业吸引力;二是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切人点,加快提升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对企业服务能力;三是以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为出发点,深入挖掘我系的潜在服务能力,增强对企业的贡献力;四是以提升我系综合实力为重心,切实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影响力。


  3.3.2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途径,完善校企共担的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校企人才市场合作,建立“实习+就业”的就业模式,推进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完善校企教学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通过校企研发合作,推进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通过探索资金合作,依托企业资本发展教育;通过校企师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质量等。


  3.3.3规范管理,健全校企合作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管理制度。统筹学校运行机制与企业运作机制,避免“协作多、融入少”特点,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3.3.4共建基地,共同评价


  作为一个绝对值,TC码不可以清零,但是CTL码是可以复位清零的。节目中的任何一个画面,无论在编辑中集中阶段,还是在磁带为正常记录的纵向磁道上,都要进行磁头的固定记录,采用的是16进制和二进制码的记录方式,最终产生的记录内容不尽相同。在磁带编辑中,当磁带的速度低于正常得的三十二分之一的时候,在固定的时间下,进行慢动作和静像编辑,会产生一种时间码,也被称为VITC码,在该时间码运行的时候,类同声音和固定的LTC录放磁头,产生的信号是方波,包含了用户的诸多信息以及时间码。


  3.4师资队伍建设


  3.4.1转变理念,形成共识


  提升理念,充分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推进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是加快专业转型升级的保障[2]。


  3.4.2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以市场为导向,与转型综合改革目标相结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骨干教师先行试点,再实施名师工程,发挥骨干教师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进建设工作。


  3.5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共建实践载体,项目化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构建了“实验为基,实训为重,实习为创”的阶梯式双创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达到50%。


  4新工科协同发展的专业转型实践效果: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4.1多方协同育人实施成效


  初步构建了“三认同、五共建”的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和模式,即“理念认同、机制认同、行动认同”,进而实现“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企业订制班、共建课程、共建教师队伍”五项共建,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构建了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标准体系,消除了课程设置“信息孤岛”问题;采用“专业课程+数字化应用软件”授课,构建“任务驱动+真实情景”与“理论讲解+仿真验证”的新型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过程管理、强调持续改进”评价机制;建立就业质量、素质能力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预判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


  4.2外部资源引入与利用


  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学院与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柔性制造系统教学生产线,把企业PLC控制技术课程融入专业教学;借助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项目拓基地,已有3项获批,如2018年北京启创远景科技有限公司挂牌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示范基地”,给予3万元实践条件改善的设备支持;外部资源引入与利用,机械工程系与长春市高新东卓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建立“机器人工程师培养基地”、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义乌分中心建立“数字化设计制造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4.3初步完成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塑双师,解决了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脱节问题。教科研引领专业化成长,申请专利12项,结题与立项省级以上课题7项,编写教材2部。


  4.4学生就业创业成效凸显


  学生双创成果丰硕,学生申请专利5项,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0项,主编《UGNX11.0工程设计》教材1部,自制十四档变速箱、星型发动机、冲压模具等教学用具3套。集中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占80%以上,就业岗位满意率达100%,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2%以上。


  5结语


  地方普通高校专业转型的核心是课程建设,教师水平是关键,教学硬件是支撑。后续将基于专业转型建设基础,面向“双万计划“目标,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加强机械工程专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关文章
100%安全可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 不成功全额退款